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35期 > 正文
编号:12181757
农民工眼外伤164例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1年12月15日 马云霞
第1页

    参见附件(4425KB,4页)。

     【摘要】 分析农民工164例所致眼外伤原因和治疗情况。回顾性分析2002年以来164例农民工所致眼外伤致伤原因,如何防治进行临床观察分析。

    【关键词】 农民工;眼外伤;防治

    农民工所致眼外伤对眼部功能影响很大,是眼科常见急症之一,眼部损伤后常处于紧急状态,容易感染及引起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必须及时进行外伤处置,恢复眼部的完整性及功能性。如何正确及时处理好眼部外伤,对眼部功能的恢复非常重要。2002年以来我科对164例农民工眼部外伤处置治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64例,男124眼,女40眼。年龄17~54岁,平均35.5岁。

    1.2 致病原因 农民工致伤164例,开放性眼外伤42例,铜、铁、铅等其他杂物等所致眼内异物10例,铜、铁、铅等其他杂物所致角膜深层异物40例,眼部挫伤44例,化学烧伤热烧伤12例,植物所致眼外伤8例,其他事故眼外伤8例。

    治疗:对于各类开放性眼外伤如有角膜穿通伤,虹膜脱出伤,晶体囊破裂伤,晶体囊未破而晶体混浊伤;合并眼内异物等,创口要及时缝合。眼睑、眼眶、眉弓、结膜及眼周围复合伤要及时处理。对脱出组织尽可能恢复。对严重的脱出组织无法恢复或伤口污染严重,有缺血、萎缩、坏死脱出的玻璃体等组织应剪除。根据伤口的部位、瞳孔、虹膜情况决定是散瞳或是缩瞳。术眼涂抗生素眼膏,加压包扎。其他部位的外伤应充分消毒清洗伤口,术中注意止血,对孔洞伤注意异物的残留,逐层逢合创口,尽量保留自体组织,以备再次手术留有余地,睑缘部分创口应尽量对位缝合。农民工所至眼部挫伤,一般就诊较晚,应注意视神经挫伤。术后全身应用抗生素、地塞米松静脉滴注,精制破伤风抗毒素肌内注射预防破伤风,口服维生素类等辅助治。术眼每日换药,根据需要美多丽活动散瞳、眼胺肽滴眼,结膜缝线一般5~6 d拆除,1个月后逐步间断拆除角膜伤口缝线,术后如有功能障碍可再次手术。治疗后临床观察视力:9眼1.0;66眼视力<0.7;24眼0.3~0.6;48眼0.2~0.1;17眼≥0.1。

    眼外伤主要并发症有 : 眶周围肿胀畸形,眉弓变形,上下眼睑班痕孪缩,视神经萎缩,眶尖综合征,角膜白瘢,眼球萎缩,眼内炎及交感性眼炎等。

    3 结果

    眼外伤是农民工眼科致盲和眼部畸形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1]。无论其受伤时间长短和伤口的复杂情况怎样,只要还有光感就应该进行抢救,角膜穿孔伤时眼球常处于开放状态,容易感染及引起其他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所以必须及时行角膜穿孔缝合术,恢复眼球的完整性。同时角膜穿孔伤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其他眼内结构的损伤。如虹膜脱出、虹膜缺损、前房积血、玻璃体脱出、玻璃体积血、外伤性白内障、球内异物、视网膜脱离等[2]。这些损伤必须在恢复眼球完整性的前提下再进一步检查及处理,角膜穿孔伤的缝合术就成为处理眼外伤的首要步骤。术后严密观察,积极应用各种药物进行治疗,直到眼部刺激症状消失,通过各种治疗尽可能保留眼球,抢救视功能,防止交感性眼炎的发生。本组164例无交感性眼炎发生,伤口愈合良好。对不规则伤口,要仔细对合,缝线不可太紧以免伤口扭曲变形对于泪道损伤以及其他部位的损伤应及时准确迅速处理伤口,以获得术后最佳效果。眼部异物要及时取出,化学烧伤要及时处理,眼部挫伤要注意眼底及视神经病变。对铁、铜、铅性等眼内异物的临床观察表明,其除造成机械性损伤外,所引起的眼部铁、铜等金属沉着症和铅对视网膜的毒性作用,亦可导致视力丧失或损害,因此应适时将异物取出。

    从眼外伤的伤因可以看出,铜、铁、铅及其他角膜深层异物及眼部挫伤占眼外伤的多数,农民工因居住地偏远,劳动保护不足,眼部外伤预防知识不够,是导致眼外伤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眼外伤应以预防为主。加强卫生宣传,强调安全教育,制订各项操作规章制度,完善防护措施,能够有效地减少眼外伤。应加强眼外伤的防治工作,如减少农民工工作时间,配备各种安全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劳动保护制度和安全操作规定,禁止洒后或疲劳工作。一旦发生眼外伤应及时急救并迅速转院到专科治疗。应向社会宣传和讲解眼外伤原因和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从而降低眼外伤的发生率。

    4 结论

    随着农民工数量剧增。眼外伤学作为眼科学的一个领域,受到了眼科医师重视,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令人振奋。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密集行业发展速度较快,同时眼外伤患者亦相继增多。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我科积极开展了眼外伤调查、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工作,。

    同时对164例农民眼球损伤患者的年龄、职业、病因、致伤环境、临床特征、视力等进行了临床观察和统计学分析。认为农民工眼处伤平均年龄35.5岁,属于壮年期,对社会家庭个人危害较大,临床应及时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应制定农民工视功能职业选择和眼科工伤评残标准,维护农民工权宜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4425KB,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