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1年第16期 > 正文
编号:12090083
高血压病对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的研究(1)
http://www.100md.com 2011年6月5日 路雅宁
第1页

    参见附件(3262KB,3页)。

     【摘要】 目的 高血压病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是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的简洁、有效的非创伤性方法之一。探讨高血压患者不同血压水平是否与PWV存在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我院体检中心的健康查体人群及内科门诊就诊患者进行血压及baPWV检测,根据血压把入选人群分为四组,比较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脉压(Pulse pressure,PP)及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与baPWV的相关性。结果 血压正常组人群的SBP、DBP、PP及MAP与其他三组人群分别两两比较,皆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 血压增高时可导致动脉僵硬度增加,从而使PWV值升高。SBP、DBP、PP、MAP与PWV呈正相关。

    【关键词】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僵硬;脉搏波传导速度

    高血压病现在逐步成为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患病率最高的慢性心血管病之一。故高血压病的诊断及治疗问题日益突出[1]。高血压病是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危险因素[2],高血压病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病理过程[3],同时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过程可先于或诱发及促进血压增高[1]。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 PWV)是可以准确检测动脉粥样硬化的一种无创性方法[4]。本文探讨高血压病对PWV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9月本院体检中心的健康查体人群及内科门诊就诊患者275人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入选人群年龄39~72岁,平均(51.31±12.35)岁。男159人,女116人。

    1.2 血压检测 受检对象静坐休息10 min后,用汞柱式血压计测量右上臂坐位血压,连测2次血压,每次测量血压间隔5 min,取两次检测的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平均值与舒张压(Diastolicblood pressure,DBP)平均值进行分析。利用脉压(Pulse pressure,PP)公式PP=(SBP-DBP) 计算脉压,利用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公式MAP=DBP+(1/3 PP) 计算平均动脉压。

    1.3 分组 以血压检测值为依据对入选人群进行分组,以美国2003年制定的高血压分级标准JNC7[1]作为分组标准,根据收缩压或舒张压检测平均值可把研究对象分为四组:血压正常组(N组)、高血压前期组(P组)、高血压病1期组(O组)、高血压病2期组(T组)。

    1.4 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 受试者静坐15 min,应用日本科林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在20~25℃的室温下测定肱踝动脉PWV (brachial-ankle artery PWV, baPWV)。测定方法受检者取去枕仰卧位,双手手心向上置于身体两侧,静息15 min。心音采集装置放于受检者胸骨左缘第四肋间,左右腕部夹好心电采集装置,将受试者基本资料以及测定两点部位的体表距离输入计算机,即可获得连续波形,选择10~15个记录良好的图形数值,取其平均值为受试者的baPWV测定值。取双侧baPWV的平均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各组中性别与年龄的比较 各组中男性人数占各自组的总人数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各组的年龄相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四组中的年龄与性别在血压与baPWV的比较中无影响。

    2.2 各组中SBP与DBP的比较 各组以SBP或DBP作为依据进行分组,P组与N组的SBP比较有显著增高(126.78±12.53 mm Hg Vs 115.97±15.93 mm Hg,P<0.05),P组DBP较N组亦有增高(81.54±11.32 mm Hg Vs 72.60±10.58 mm Hg, P<0.05)。同时O组与T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后二组的SBP与DBP也显著高于N组及P组(P<0.05)。

    2.3 各组中PP与MAP的比较 PP随着SBP或DBP的增高而相应增高,各组的PP相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N组的MAP与高血压病的其他三组各自相比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高血压病三组两两比较皆有统计学差异(P<0.05)。

    表1

    各组不同血压指标与baPWV 的比较结果(x±s)

    组别性别(男/女)年龄(岁)SBP(mm Hg)DBP(mm Hg)PP(mm Hg)MAP(mm Hg)baPWV(cm/s)

    N组(87人)47/4453.25±17.10115.97±15.93ad72.60±10.58ad41.40±11.53ad87.02±11.33ad1673.72±259.54a

    P组(52人)28/2454.76±16.29126.78±12.53b81.54±11.32b49.79±12.80b91.73±10.45b1694.67±236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3262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