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29期 > 正文
编号:11964482
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0年10月15日 张立英
第1页

    参见附件(729KB,1页)。

     【摘要】 目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提高诊断率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的7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资料。 结果 采取不同治疗方式①孕三烯酮;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③保留卵巢功能手术;④根治性手术。其中根治性手术治疗后无复发病例。结论 根据病变的轻重、年龄、对生育有无要求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诊断;治疗

    近年来,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痛经发病率占10%,明显痛经患者有80%。严重影响了育龄妇女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寻找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病率,对育龄妇女的健康与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现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这6年来收治的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分析与探讨。

    1 资料和方法

    1.1 发病情况 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妇科腹部手术832例,占同期开腹手术患者的9.4%。

    1.2 年龄及孕育情况 本组78例,年龄18~57岁,未婚未育2例,已婚未育7例,孕1次15例,孕2次34例,孕3次15例,孕4次以上5例。有人工流产史者43例(55.1%),剖宫产史者17例(21.8%),引产史者9例(11.5%)。结扎者8例(10.3),置宫内节育器者46例(59%)。初潮年龄≤13岁者38例(48.7%)。

    1.3 临床症状、分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方案很多,我们采用1985年美国生育学会(AFS)提出的“修正子宫内膜异位症分期法”,共分为四期。即Ⅰ~Ⅳ期。本组病例Ⅰ期17例,Ⅱ期40例,Ⅲ期18例,Ⅳ期3例。见表1。

    表1

    主要症状与临床分期

    ⅠⅡⅢⅣ例数%

    月经不调10281235368.0

    不孕原发37411519.2

    继发519823443.6

    痛经原发25311114.1

    继发820823848.7

    性交痛8421417.9

    急腹症122167.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月经不调占68.0%;原发不孕占19.2%,继发不孕占43.6%,分期越高不孕发病率也越高;原发痛经占14.1%,继发痛经48.7%;性交痛占17.9%,分期越高发病率也越高;急腹症发作者7.7%,分期越高发病率也越高,急腹症均为内膜异位囊肿破裂。

    1.4 体征 78例患者,有3例为剖宫产术后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在切口周围有包块,26例子宫直肠陷凹有大小不等的触痛结节。

    1.5 治疗 根据患者年龄、病变程度、有无生育要求,我们采用4种不同治疗方式:①药物治疗:孕三烯酮2.5 mg/次,2次/周,服6个月;②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切除异位病灶,保留子宫、卵巢或一侧卵巢;③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切除异位病灶及子宫,至少保留一侧卵巢或部分卵巢;④根治性手术:切除盆腔所有异位病灶、子宫、双附件。第②③术后加用孕三烯酮。见表2。

    表2

    治疗方式与临床分期的关系

    治疗方式ⅠⅡⅢⅣ合计

    药物21003

    保留生育功能手术3137124

    保留卵巢功能手术11249246

    根治性手术12205

    5例根治性手术均为45岁以上,46例保留卵巢功能手术均在45岁以下,24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均在35岁以下大部分为未生育,药物治疗均为未生育。

    1.6 治疗后月经变化 24例保留生育功能患者,痛经消失者4例,好转者5例,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7 复发 随访2年,根治性手术无一例复发;保留卵巢功能手术的复发8例(术后服药的复发3例,术后未服药的复发5例),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复发10例(术后服药的复发3例,术后未服药的复发7例)。可以看出术后坚持服药的效果优于术后不服药的。

    1.8 术后妊娠 经治疗后,有12例怀孕生子。

    2 讨论

    2.1 近年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率有所增加,本组病例有68%的患者有不同宫腔操作史(如人工流产、宫内置节育环、输卵管通液术等),说明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临床工作中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在行人工流产术、刮宫术时负压要适中,避免对子宫内膜搔刮过度,孕中期尽量不采取剖宫取胎术,可能会减少本病的发生。

    2.2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年龄的关系 子宫内膜异位症可发生在月经初潮至绝经期的任何年龄。文献报道[1]经组织学确认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最小1岁,最大71岁,而且均经历过月经来潮或接受外源性雌激素治疗,但多数好发于25~45岁的生育期妇女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729KB,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