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5期
编号:11937072
硬膜外阻滞中体温中枢调节\局麻药液温度和寒颤反应的关系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
     硬膜外阻滞下手术患者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寒颤反应,为探讨寒颤的发生,现观察如下。

    1 临床资料

    组I:随机选择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按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留管。于预计阻滞区和非阻滞区妥善安置多功能监护仪之皮肤温度测定电极,在测定基础温度后用2%利多卡因进行麻醉并连续观察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的变化,每5 min记录一次,共观察50 min。

    组Ⅱ:随机选择硬膜外阻滞下剖宫产手术患者80例,ASA Ⅰ~Ⅱ级。按常规行硬膜外穿刺、留管。待患者情绪稳定后,向硬膜外腔注入15℃或25℃利多卡因(局麻药液温度用恒温水箱控制)各40例患者,共观察40 min,在观察期间不用镇痛,镇静药。当观察到有持续5 min以上的颜面和上肢肌肉颤动时,则确认该患者发生了寒颤。

    2 结果

    组I结果发现阻滞后寒颤发生率为45%,观察发现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分别呈现上升和下降改变,但寒颤发生者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升降绝对值均>5℃,而无寒颤者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升降绝对值均<5℃。

    组Ⅱ15℃局麻药液组在注完硬膜外药液全量后发生寒颤反应,发生率为60%;25℃局麻药液组在注完硬膜外药液全量后发生寒颤反应,发生率为15%。

    3 讨论

    寒颤是硬膜外阻滞的常见并发症,寒颤对清醒的手术患者不论在心里上还是在生理上都产生不良作用。剧烈的肌肉颤动使患者产生痛苦感觉,并增加焦虑程度。并发寒颤时肌体氧耗量激增,二氧化碳产生增多,心率和心脏指数显著增加,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显著降低。心肺功能正常的患者,在寒颤时通气量和心脏做功可随代谢增加而代偿性增加。但心肺储备功能降低的患者,若不能有效代偿,则可能发生意外。

    硬膜外阻滞并发寒颤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当硬膜外阻滞后,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被阻断的同时,也阻断了交感神经。交感神经阻滞后可使阻滞区内血管扩张体热散失,在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相差<5℃时,通过非阻滞区皮肤血管收缩减少散热,即可保持体温平衡;当阻滞区和非阻滞区皮肤温度相差<5℃时体温中枢便进行不同水平的调节反应,即解除对产热中枢的抑制,冷敏神经元兴奋并发生冲动,使肌肉颤动而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的平衡;②局麻药对硬膜外腔温度传入纤维的特异性抑制,导致体温中枢产生外周温度降低的错觉;③冷局麻药对硬膜外腔温觉结构的直接作用。由此可见,硬膜外阻滞后寒颤发生与否取决于体温中枢的调节水平即肌体对寒冷刺激反应程度,同时也与局麻药液温度有密切关系,适当提高局麻药液温度有助于预防和减轻硬膜外阻滞所并发的寒颤反应。, http://www.100md.com(杜淑清 马瑞芹 康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