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10年第15期
编号:11937084
心理护理对孕产妇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10年第15期
     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孕产妇心理情绪的变化日益得到重视。同时,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护理技术的发展,护理对象的心理研究与护理学相结合,已发展成为护理心理学。运用护理心理学进行心理护理,使护患心理达到相互配合的效果,已被医护人员所接受和认同。心理护理在提高护理质量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1]。为了保障孕产妇和胎儿的健康,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产科针对孕产妇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认真做好不同时期的心理护理,对患者的妊娠、分娩、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 妊娠期的心理特征

    妊娠期妇女对周围事物感知敏锐、反应强烈、情绪不稳定。往往既有即将做母亲的喜悦,又有担心孩子是否畸形、是否聪明健康的忧虑,还有对体态变化的担心。少数孕妇存在重男轻女的偏见,甚至还有担心发生难产的恐惧感等。由于躯体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的作用,致使发生状态各异、程度不等的心理变化,这些心理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孕妇的身心健康,有的甚至造成分娩障碍,不利于产后的康复。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关系到胎儿的生长发育以至今后的健康[2]。这种心理在妊娠早期及后期较为明显。在妊娠早期会出现头晕、乏力、食欲不娠、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妊娠中期情绪趋于稳定。妊娠后期的生理与心理反应都较迟钝,但会出现焦虑心理。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护士应及时对前来就诊的孕妇进行必要的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使孕妇对妊娠有正确的认识,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惧,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072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