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32期
编号:11702112
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早期小儿支原体肺炎32例临床观察(2)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1月2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32期
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早期小儿支原体肺炎32例临床观察

     2.4 两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比较见表4。

    由表4可看出两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无明差异t=1.666 P=0.1009。

    2.5 两组患儿均治愈出院。对照组中分别并发脑炎、再障各1例,转院1例。在本组病例中用红霉素者16例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占60%,停药后换用乳糖酸阿奇霉素(里奇)治疗。用里奇治疗病例中有3例出现轻度胃肠道反应,占2%,经调慢滴速后消失。而14例MP-IgM阴性的普通肺炎患儿也未出现病情恶化,临床症状、体征也好转、消失,同期治愈。

    3 讨论

    本组临床资料充分显示出,小儿MPP早期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的重要性。自20世纪90年代来,随着肺炎病原学的变迁,MP已成为小儿肺炎的重要病原[3]。如何早期应用有效药物进行治疗,是医务工作者临床用药的难题。MPP临床症状重,且无特异性,而临床体征不典型,特异性抗体IgM、IgG出现晚,一般在7~11 d后才能检出,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在本组病例中,最早在病后第7天出现MP-IgM,最晚在病后30 d才出现。即使如此,在广大基层医院大多不能作此项检查,故误诊病例较多。在本组病例中病程在半月以上者23例,即发病至来本院就诊时间,占37%,有1例误诊达60 d,直到确诊后换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才得以痊愈。本组资料显示:在小儿MPP未确诊时先用红霉素、阿奇霉治疗,在退热、止咳、肺部体征改善方面等与对照组确诊后再换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比较, 结果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差异。而在住院天数万面,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对照组中部分患者(18例)入院前己确诊有关。对照组中有2例分别并发脑炎、再障。而治疗组中末发现明显并发症。早用早治愈,晚用即确诊后,再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既增加了患儿痛苦,加重了患儿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又有加重病情,并发其他系统损害的危险。
, http://www.100md.com
    MPP一经确诊,临床治疗上首选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应用红霉素虽价格低廉,但易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且症状较严重,影响儿童食欲,使患儿及家长难以接受,同时还出现其它的不良反应,如静脉炎、肝功能损害。本资料中有2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道反应,其中16例因不能耐受,家属拒绝应用而改用里奇治疗。阿奇霉素作为新一代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肺炎支原体作用优于红霉素,是大环内酯类中作用最强的,半衰期长,胃肠道反应轻,在胃酸中稳定,其组织渗透性好,组织浓度为同周期血药浓度的10~100倍[4]。故可作为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

    总之,小儿MPP早期用红霉素、阿奇霉素治疗,疗效满意。两组患者疗效结果经统计学处理,证实了对小儿MPP未确诊时先用大环内酯类药物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减轻众多患儿的痛苦,减轻患儿家长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尤其适用于广大基层医院。

    参 考 文 献

    [1] 郭章概,王丽红,曹兰华,等. 肺炎患儿支原体感染的调查 . 实用儿科杂志,1993,8(3):224-225.

    [2] 蔡栩栩,赵淑琴,刘庆,等.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特点及年度流行情况分析.小儿急救医学杂志,1997,4(1):19-21.

    [3] 袁壮. 小儿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2,17(8):449.

    [4] 王明贵,张婴元. 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新药与临床,1997,16:38-40., http://www.100md.com(孔祥之 孙晓静 李福强)
上一页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