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2期
编号:11641150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调查(1)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2期
某医药院校大学生网络成瘾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摘要】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的网络应用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和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某医药学院学生387名,运用网络成瘾量表、社会支持量表和自编上网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网络成瘾者共32名,占上网人数的8.27%,成瘾者与非成瘾者在年级、学习成绩、每月生活费、父母对子女上网的态度、上网的主要目的、上网内容、亲密朋友的个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应用网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网络成瘾者比例有上升的趋势,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网络应用;网络成瘾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tatus of internet addiction among undergraduates and analyze its related factors,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revention measures. Methods387 students from Guangdo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were surveyed,using IAD rating scale,Social Support Questions (SSQ) and a self-designed questionnaire. ResultsApproximately 8.27%of all internet users in this study were defined as internet addicts.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in grade,academic achievements,living expenses per month,attitude towards Internet from parents,purposes for using internet,internet service and the number of familiar friends between internet addicts and non-internet addicts. ConclusionMore and more college students spend more time on internet,the rate of female addicts is upgrading.Prevention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according to internet addicts’ characteristics to maintain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college students.
, 百拇医药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Internet addictive; Factor analysis

    大学生作为承载社会高期望值的群体,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在互联网的星空下容易迷失自我。在竞争激烈的当代,大学生由于过度迷恋和使用网络而导致社会、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损害的事例屡见不鲜。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成瘾人数急剧攀升。美国心理学者Kimbly.S.Young[1]将这种新的心理疾病定义为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的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即网络成瘾综合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为了更好地反映当前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应用情况,为学校开展健康教育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提供理论参考,笔者对州某医药学院的387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该学院2个校区5个年级的38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每个年级抽取不同院系的2个班级。
, http://www.100md.com
    1.2 研究方法

    1.2.1 抽样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首先随机抽取两个院系,然后每个院系按年级分层,每个年级以班为单位随机抽取1个班,共抽取8个班级作为整体调查对象。

    1.2.2 调查方法 统一培训调查员,在任课老师和学生干部的密切配合下对学生进行现场调查,学生自愿填写,匿名、独立答题,答题完毕当场回收有效问卷。

    1.3 研究内容 调查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生源、父母亲的文化程度等;②上网的基本情况,包括网龄、平均每周上网频率、平均每周上网次数、上网内容、上网费用、是否有经常通宵上网等;③对上网的认知情况,包括是否觉得网络信息很重要、是否因上网而影响成绩、对上网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的态度、网络成瘾情况等;④社会支持情况,包括与同学的关系、与邻居的关系、遇到困难时得到支持和安慰的来源、参加活动情况等。
, http://www.100md.com
    1.4 测量工具

    1.4.1 网络成瘾量表 该量表是由美国彼兹堡大学Young[2]博士编制,参照《美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手册》(DSM-IV)赌博成瘾的鉴别标准修订而成。量表包括10个条目,分别为:①想不上网但无法控制自己;②因不能上网而感到无聊、焦虑;③期望上网时间长于目前;④上网的时间经常超出预期;⑤上网的花费不断增加;⑥过去1周内每天上网≥4 h;⑦因上网而不能完成作业或逃学;⑧向家长,教师及同学隐瞒上网事实;⑨因上网与家长、老师发生冲突;⑩为了摆脱困境、抑郁、无助和焦虑而上网。量表采用“是否”评分制(0=否,1=是)。计算总分,最后得分在5分以上(包括5分)为网络成瘾。分数越高,说明成瘾程度越严重。林绚晖等[3]在应用此量表时分析了其信度(系数为0.736),表明该量表有较好的信度。

    1.4.2 测谎量表 测谎量表又称L量表。该量表是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的一部分,由英国伦敦大学艾森克夫妇[6]共同编制,由北京大学的陈仲庚修订而成。L量表是用于测定被试者的掩饰、假托和自身隐蔽情况,或者测定其社会性朴实幼稚的水平,它本身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目前,此量表已在许多国家被广泛应用,获得了较确定的信度和效度。采用是否评分制,得分如高于18分,显示被试有掩饰倾向,测验结果可能失真。本次调查结果显示,L量表≥18分者2名,表明此次调查结果可信度高。
, 百拇医药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1.5建立数据库,并采用描述性分析、 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将分析变量赋值见表1。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问卷387份,回收率为96.75%。上网者387名,占100%,其中,男168名,占43.41%,女219名,占56.58%。上网者的平均网龄为1年以内38名,占9.8%,1~3年110名,占28.4%,3~5年119名,占31.0%,5年以上119名,占30.7%。平均每次上网时间(3.02±2.195) h,每次上网最长达24 h。平均每周上网频率:每天都上网191名,占49.4%,每周4~6次78名,占20.2%,每周1~3次82名,占21.2%,几乎不上网36名,占9.3%。, 百拇医药(张东枚 黄美娴)
1 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