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实用医药》 > 2008年第22期
编号:11641129
抗抑郁药临床不良反应警示
http://www.100md.com 2008年8月5日 《中国实用医药》 2008年第22期
     【关键词】抗抑郁药;不良反应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属情感性障碍。随着生活节奏加快,社会竞争的加剧,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上升。抑郁症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常见病、高发病,WHO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抑郁症的发病率为3%~5%,其中以女性居多,多发年龄为20~30岁和40~50岁[1]。我国1990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抑郁症的患病率为0.3%[2]。并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随着抑郁症越来越被重视,抗抑郁的新药不断涌现,药物在有效地治疗疾病的同时其不良反应不能忽视。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较为复杂,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有不同或相同的不良反应,全面系统地了解不同作用机制的抗抑郁药的不良反应对药物的合理应用,尽量避免药物的不良反应的发生,对提高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极为重要。

    1 传统型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三环类抗抑郁剂及杂环类抗抑郁剂。

    1.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是50年代初期最早发现的抗抑郁药,当时被广泛应用,有一定的疗效。这类药物中的苯乙肼、异卡波肼和反苯环丙胺通常被保留用于难治性抑郁。

    它们都有抗毒蕈碱不良反应、主要的不良反应有:失眠、头晕、头痛、体位性低血压,腱反射亢进、震颤、无力、多汗、口干,也有的嗜睡、排尿困难、阳萎、皮肤过敏反应等。少数人中毒性肝损害,定期测查血压及肝脏功能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56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