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2014
编号:13828042
温胆汤历史沿革研究进展(2)
http://www.100md.com 2020年7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2014
     至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10]载有温胆汤同名两方,一则温胆汤见于卷八中,其组成为:半夏(汤洗去滑)、麦门冬(去心)各一两半,茯苓二两,酸枣仁三两,炙甘草、桂心、远志(去心,姜汁合炒)、黄芩、萆薢、人参各一两,源于《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千里流水汤”除去秫米后,药物相互配伍,从而达到化痰降浊、补气益血、养心安神之功,主治胆虚寒,眩厥足痿等证。用法是制为锉散后,每服四大钱,用长流水一斗,糯米煮。另一则温胆汤见于卷九和卷十中,“半夏汤洗七次,竹茹,枳实麸炒,去瓤,各二两、陈皮三两、甘草一两炙、茯苓一两半,上制为锉散,每服四大钱,水一盏半,姜五片,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其主治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此药主之。又治惊悸”。主治症状描述为“治胆虚寒,眩厥足痿,指不能摇,不能起,僵仆,目黄失精,虚劳烦扰,因惊胆慑,奔气在胸,喘满水肿,不睡”。与《千金方》中温胆汤相比,该方另加入茯苓、大枣,生姜用量减至五片,使得方性由温转平,病机转变[11]。由当时太医院所编著的《圣济总录卷》[12]收录的温胆汤为“半夏汤洗七遍焙干,竹茹,枳实去瓤麸炒各二两、陈橘皮汤浸去白焙三两、甘草(炙一两)上五味。粗捣筛,每服五钱匕,以水一盏半,入生姜”,用于主治“胆寒虚烦不得眠”。在宋代王硕代表著《易简方》[13]中亦记载温胆汤,药物组成与《三因方》温胆汤相同,而具体用量有所差异,但大致比例相似,其功能主治亦为综合《三因方》惊悸篇和虚烦篇而成,因王硕就学于陈无择,与陈氏同为永嘉医派代表,曾有后人评论王硕所作《易简方》,大概多选自《三因方》 ......
上一页1 2 3 4 5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607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