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11
编号:13581732
基于聚类分析的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用药规律(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11
     本研究通过对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方药采用频数与聚类分析,经过系统深入的数据挖掘,频数分析结果发现了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的常用药物,聚类分析则反映了陆老治疗炎症性肠病组方的总体倾向以及配伍规律。

    3.1 高频中药分析

    对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162份医案进行整理分析,共有225味药物出现,常用中药有白术、败酱草、白芍、大血藤、山药等27味,使用频次均在100次以上。常用药物主要包括清热解毒药、化湿药、理气药、补虚药、收涩药和活血化瘀药等。中药性味主要涉及苦、辛、甘、涩等。《素问·藏气法时论》指出:“辛散,酸涩、甘缓、苦坚”。重用此类药物亦体现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以清为主,清补结合”的学术思想。白术、败酱草、白芍、大血藤、山药此五味为众多药物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药物,也是陆金根教授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核心药物。白术分属《中药学》中补气类中药,具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本草通玄》云:“补脾胃之药,更无出其右…土旺则清气善生,而精微上奉,浊气善除……”作为中医临床消化系统的最常用药之一,白术是许多调节胃肠道功能中药复方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白术含挥发油、白术内酯具有抗溃疡的作用 [7],Bose和Kim [8]研究发现白术提取液对于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其对肠管活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当肠管兴奋时呈抑制作用,而肠管抑制时则呈兴奋作用 [9]。陆老强调治疗此类病症多用炒白术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1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