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89
编号:13587579
补中益气汤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血液学及肠敏感度的影响(3)
http://www.100md.com 2018年5月1日 《世界中医药》 20189
     2.3 2组血液指标比较 治疗后2组的SP、SS水平均降低,NPY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2组PAR-2表达比较 2组治疗前PAR-2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表达均呈现下调(P<0.05),其中观察组下调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根据目前研究多数学者仍认为IBS并不存在肠道结构缺陷或者相关器官的实质性结构改变,仅与胃肠动力、内脏感觉异常以及精神心理因素关系密切,因此现代医学多采取促胃肠动力、解痉、通便等对症处理,虽在短时间内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多数患者在停药后易出现病情反复,降低了依从性[4-5]。

    随着中医药在临床运用及研究的日渐成熟,其运用于IBS具有了更大的临床实际性。《素问·至真要大论》一书中写到:“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上述“塞因塞用”指的是利用补益固涩的药物治疗本虚标实的具有“闭塞不通”的病症,此方法临床上适用于因体质虚弱、脏腑津液气血亏虚而出现的真虚假实的病症,正如《伤寒論》一书中张仲景所描述:“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正是塞因塞用的体现。IBS-C属于中医学“气秘”“虚秘”“痞满”范畴[6-9],临床可见纳呆、大便不通、精神疲乏等 ......
上一页1 2 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15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