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世界中医药》 > 201712
编号:13611338
基于数据挖掘总结李顺民治疗慢性肾衰竭经验(4)
http://www.100md.com 2017年6月15日 《世界中医药》 201712
     在补益药的选择上,一维及二维分析结果提示,李顺民教授尤为重视补气药的运用。常用补气药包括黄芪、山药、炙甘草、甘草、白术等。其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长于健脾补中益气,张元素曰其:“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李东垣则言:“比桂枝甘平,不辛热为异耳…益元气而补三焦”,王好古曰:“补肾脏元气”,皆提示黄芪在补益药里,具备不甚燥热,能壮脾胃以益元气,从而达到脾肾同治,健脾益肾的效果。焦剑[13]在整理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经验时提到,张大宁教授在补肾中,承李忠梓“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思想,重视脾肾双补,常重用生黄芪平补肾气。王银萍[14]等则总结,赵振昌教授在治疗后天不足的慢性肾衰时,认为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常重用黄芪、当归益气健脾养血。现代药理学研究亦表明,黄芪有改善慢性肾衰竭细胞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15]、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循环[16]、降低氧产物蓄积、减轻微炎性反应状态[17]、保护及促进造血系统功能、减缓肾小球内膜病理改变[18]、抗肾上皮细胞凋亡[19]等诸多功效。

    其次,山药、炙甘草、甘草、白术等,亦是李顺民教授补气药运用特点之一。诸药同用,药性甘温平和,体现出补气时重视健脾、补脾,而非单纯峻补的特点。李顺民教授认为,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患者,需长期治疗是该疾病的特性之一,故治疗上应综合诊治,攻补兼施,贵在平和。此外,山药、甘草(包括炙甘草)、白术等,皆对应慢性肾衰竭的不同病机 ......
上一页1 2 3 4 5 6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686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