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医药产业资讯》 > 2011年第6期 > 正文
编号:12124533
微创内固定系统与动力髁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比较
http://www.100md.com 2011年2月25日 郝晓
第1页

    参见附件(2161KB,2页)。

     [摘要] 目的:对比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动力髁螺钉(DCS)内固定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使用LISS、DC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58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所有病例经6~22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术后膝关节功能按Kolment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定,LISS组、DCS组优良率分别为89.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疗效确切,与DCS方法相比,LISS更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则,术后无外固定,血供良好,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是目前治疗股骨远端骨折较好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股骨 远端骨折 内固定 微创内固定系统 动力髁螺钉

    [中图分类号] R683.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7210(2011)02(c)-162-02

    股骨远端骨折是一种常见的严重损伤,占股骨骨折的4%~7%[1],处理较为困难,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膝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治疗方法以内固定术为主,形式较多,我科2005年2月~2008年3月共收治成人股骨远端骨折120例,分别以不同的内固定方法手术治疗,现对使用LISS、DCS两种内固定方法治疗的58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股骨远端骨折患者58例,将其随机分为LISS组和DCS组。①LISS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平均34.5岁;交通伤16例,高处坠落伤9例,打击伤3例;按王亦璁的分型方法进行分型(AO分型):A1型2例,A3型4例, C1型4例,C2型8例,C3型10例。②DCS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平均40.6岁;交通伤18例,高处坠落伤5例,其他伤7例;AO分型:A1型2例,A2型1例,A3型4例, C1型5例,C2型7例,C3型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骨折分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LISS组手术采用膝关节外侧弧形切口,约作6 cm长切口。关节内骨折应适当延长切口达到暴露胫骨近端关节面为宜,关节内骨折块应予解剖复位并用克氏针临时固定,部分患者加用螺钉固定;干骺端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透视下确认复位成功。钢板顺行插入小腿前外侧肌群与胫骨外侧骨膜之间,钢板长度应使骨折远端能打入4~5枚螺钉为宜。同时在骨折近端作一个辅助切口,长约5 cm,直视下确认钢板与股骨的接触是否严密,再次透视确定无过度后伸、外翻从B孔取下钻套和锁定螺栓,在接骨板最近端的孔(第5或第9)通过钻套插入穿刺器。通过插入导向手柄的外侧螺丝拧紧钻套,用固定螺栓替换穿刺器。将固定螺栓拧入LISS接骨板闭合固定框架。近端和远端各上4~5枚锁钉。术后无需外固定,次日可做肌肉收缩锻炼,1周后可进行膝关节主动、被动屈伸活动,可于CPM机上行功能锻炼。2~3周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达到90°,6周在双拐保护下开始轻负重活动,定期复查。根据骨痂生长和愈合情况决定弃拐时间。

    1.2.2 DCS组取股骨远端外侧,绕髌骨切开,显露骨折端,伴有髁间骨折者,直视下将骨折解剖复位,临时用2枚克氏针固定,注意不影响DCS螺钉和钢板的最后位置。髁螺钉入点选在外髁最长径上3/4处,距关节面2 cm处,安置导引针,C型臂X线正侧位透视确保导针不进入关节腔且与关节面平行,并扩孔和攻丝预切螺纹,选用比扩孔短5 mm髁螺钉,拧入髁螺钉后,再安置DCS钢板,用加压螺钉将钢板锁定在髁螺钉上,用松质骨拉力螺钉固定股骨髁远端,DCS钢板在术中可根据需要预弯,尽量使钢板紧贴股骨外侧骨皮质,并保持膝关节5°~7°外翻角,依次上螺丝钉固定骨折远端。对股骨髁间骨折加用松质骨螺钉加强;对髁上粉碎性骨折,在DCS内固定支撑起骨性支架的基础上,将大骨块用螺钉固定,将小碎骨块充填摆于骨折处。术后予加压包扎,不用任何外固定。

    术后两组患者均按照常规应用抗生素5~7 d,预防感染,将患肢抬高有利于消除肿胀,1周后可进行膝关节主动、被动屈伸活动,可于CPM机上行功能锻炼。2~3周内膝关节屈伸活动度可达90°,每4~6周复查X线片,直至骨折愈合,6周后在双拐保护下开始轻负重活动。根据骨痂生长和愈合情况决定弃拐时间,做完全负重练习。

    1.3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58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22个月,平均14个月。DCS组出现1例骨折不愈合,第2次手术后愈合;1例出现内翻畸形,行松解术后矫正。术后膝关节功能评分按照Kolment疗效评定标准[2]评分,结果见表1。两种内固定方法在膝关节功能评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分别为5.5个月和7.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

    表1 两组内固定方法Kolment疗效评分比较(例)

    与DCS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上述结果表明LISS组治疗股骨远端骨折,在骨折愈合时间以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均优于DCS 组。动力髁螺钉(DCS)是20世纪70年代末由美国Neer等最早推荐应用的,并经多次改进而逐渐推广应用于临床,它由动力加压螺钉、钢板和加压锁钉3部分组成。本组采用DCS内固定优良率为73.3%,效果满意,与文献报道相近[3-4],但是此内固定手术时切口长、创伤大,需要广泛剥离软组织及骨膜,对骨折端血供有一定影响,对A3和C3型骨折无法有效的保证肢体长度,而且极不稳定,钢板弯曲处压力大,固定力线上存在缺陷,骨折两端任何折弯力与扭曲力易使螺钉松动或钢板断裂出现畸形,DCS组1例发生膝内翻畸形。

    LISS板内固定发是一种治疗长骨干骺端骨折的新方法,其植入物是由接骨板状装置和锁定螺钉一起组成的内固定器。在内固定器结构中作为传递应力的螺钉被锁扣于接骨板上,应力从骨经螺钉的颈部传递至内固定器。不仅符合生物力学的特点,而且是微创固定,固定牢靠。由于基本上不需要或很少需要接骨板与骨接触,因此在接骨板下方的骨血运可以得到很好地保留还可早期负重进行功能锻炼,提高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Schutz等[5]认为,掌握了熟练的手术操作技术和严密的手术计划,LISS几乎可以治疗所有类型股骨远端骨折,但是因其价格昂贵,目前难以普及[6]。

    [参考文献]

    [1]侯树勋.现代创伤骨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2:8.

    [2]Kolment I, Wulff K.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of distal femoral fractures in adults [J]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2161KB,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