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医药》 > 2011年第4期
编号:12078917
高血压,无症状也危险
http://www.100md.com 2011年4月1日 《家庭医药》 2011年第4期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正是踏青的好时节。周末,老李和单位的几个同事相约去爬山,大家打打闹闹,有说有笑,很是开心。可走着走着,老李突然没声了。大家一扭头,发现刚才还精神百倍的老李居然捂着胸口蹲在地上,额头上满是密密麻麻的汗珠。这可把同事们吓坏了,赶紧把老李送到医院。一检查,老李的血压竟然高达180/120毫米汞柱,还好抢救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医生的询问下,老李想起几年前单位的一次体检,那时医生告诉他患血压高,要治疗,可身强体壮的老李平时压根没有头晕、心慌之类的不舒服,就算偶尔胸痛,他也以为是工作压力大所致,并没放在心上。老李哪里会想到,这几年高血压一直紧随其左右,不曾离开。

    类似老李这种症状不明显的高血压,被称作“无症状高血压”。这类患者血压由轻度到中度再到重度,呈阶梯状缓慢上升,容易适应,有时即使已经很高,患者也可能无任何症状和不适,所以又称“适应性高血压”。

    这种表面上与正常人一样的无症状性高血压,容易使人们麻痹大意,往往比有症状高血压更加危险。其最常见的后果就是突发脑出血、腹主动脉瘤破裂和心梗等导致猝死。这样的患者在临床工作中不少见,不常测血压的人更容易发生。因此,无症状性高血压也被称为高血压中最具杀伤力的“隐形杀手”。曾有医学专家指出,心血管病每年夺去1200万人的生命,占世界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如果对无症状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采取预防措施,每年可减少600万人死亡。

    高血压,不是症状说了算

    要注意,高血压不是通过有没有症状来判定的,而是通过测量来诊断的。即使没有出现头晕、心慌等症状,但血压很高,也必须立刻进行药物治疗,把血压降到要求的目标,以避免长期高血压刺激对身体脏器带来的损伤。

    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降压标准,对于普通人来说,血压应降至140/90mmHg(毫米汞柱)以下,老年人群收缩压(高压)应降至150mmHg以下,同时有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应将血压降到130/80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必须根据自身的情况,找准自己的降压标准进行药物治疗。

    对于确诊的高血压,无论症状有无,都要争取早日治疗,切忌“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降压的同时,要注意平稳,血压波动越大,损害越重,因此要确保24小时内平稳降压,不能操之过急。老年人由于代谢减慢,药物剂量更需要谨慎。还可遵照医嘱科学使用阿司匹林来进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防(参阅本刊2011年2月号上旬刊46页《一级预防 远离心血管病》)。

    定期监测有必要

    应对无症状高血压,最好的方法是尽早预防。

    ◎ 了解无症状高血压的有关知识,树立预防为主的健康观念。

    ◎ 即使是无任何症状的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也要定期测血压,至少1年1次。

    ◎ 对于存在高龄、血脂异常、肥胖、心脏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在家中常备血压仪,不定时监测。当出现头痛等不适症状时,要及时检查,不要乱吃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

    ◎ 大量饮酒可升高血压,嗜酒者要戒酒或限酒(不喝烈性白酒)。

    ◎ 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良好睡眠。

    编辑/杨丽伟 yangliwei@jtyy.com, 百拇医药(胡卫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