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现代养生》 > 2017年第11期 > 正文
编号:13100994
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应用价值分析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1月1日 《现代养生·上半月》2017年第11期
     【摘要】 目的 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予以早期康复护理,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对比各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79.1%(P<0.05);观察组石膏固定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开展康复护理管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并可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关键词】 早期康复护理;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

    胫骨平台骨折是骨科常见多发症之一,多为高能量钝性损伤所致,因其独特的生理解剖部位、生物力学特征及外科手术特点,常于术后习惯性制动,限制关节活动,继而影响膝关节功能[1]。因此,如何改善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则成为临床护理人员重要研究课题之一。对此,本文将对近年我院收治的67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后开展早期康复护理,取得了满意的康复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5年7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4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75例,女59例;年龄25~74岁,平均(45.3±2.4)岁;按Schatzker进行骨折分型:Ⅰ型36例,Ⅱ型58例,Ⅲ型32例,Ⅵ型8例。排除心肝肾严重功能障碍者、骨质疏松者、合并血管损伤及骨筋膜室综合征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临床护理,如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并发症预防护理,并于术后1周行常规康复训练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于术后当日,协助患者抬高头部、患肢15°~30°,对患肢局部冰敷,以缓解肿痛,待病情稳定、麻醉消退后,缓慢地按摩活动患肢四头肌、腓肠肌、足趾及踝关节;(2)术后次日,按摩患者下肢肌肉,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再指导患者足趾、踝关节被动屈伸和主动背伸训练,并以患者耐受为佳,训练结束后,指导家属按摩患肢,从足踝向髋中心行挤压式按摩,以预防深静脉血栓;(3)术后2~5d,重复术后次日训练内容,并适当增加训练强度、频率,但不可负重训练;(4)术后6d,鼓励患者主动做屈曲膝关节训练,并适当增加膝关节屈曲度数,以患者耐受而定;(5)术后7d,在主动膝关节屈曲训练基础上,逐渐指导患者进行坐位训练、主动下肢抬高训练;(6)术后8~14d后,指导患者扶着床边不负重站立、柱双拐行走等动作;(7)术后2周后,视患者康复进程,进行不负重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如穿鞋、柱双拐上台阶等;(8)待患者出院前,在以不损害关节功能为标准下,进一步训练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对比两组患者膝关节功能状况;(2)记录两组患者石膏固定时间、住院时间。

    1.4 评定标准

    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提出的HSS膝关节评分标准[2],该量表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范围、肌力、屈曲畸形及减分项目,其中得分100~80分为优,79~70分为良,69~60分为中,低于60分为差。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x检验,组间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膝关节功能比较

    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30例,良32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优20例,良33例,中10例,差4例,优良率为7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康复时间比较

    观察组石膏固定时间为(18.4±2.6)d,住院时间为(16.8±2.1)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的(35.6±3.8)d、(30.4±3.4)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胫骨平台骨折是临床常见关节内骨折,该症因独特的解剖生理学特征,对膝关节功能有很大影响,若术后未及时康复训练或训练不当,常易导致膝关节周围软组织变性、粘连、挛缩,甚至导致局部肌肉萎缩,最终导致膝关节功能障碍。因此,胫骨平台骨折术后短期内及早开展功能训练,以阻止关节内粘连形成,改善关节功能。

    本研究中,于术后当日生命体征稳定后即采用早期康复训练,再分阶段,系统性地进行训练指导,以促进粗糙的平台关节面重塑,在早期周期性应力作用下,可增加关节营养代谢能力,加速关节软骨和其他周围组织愈合。本研究中,根据术后康复训练进程,先进行局部按摩和被动训练,以促进患肢局部血液循环,防治关节制动而出现肌肉肌腱组织黏连;再根据患者耐受情况,开展主动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并逐渐增加训练幅度、频率,以增强肌肉强力收缩能力,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自理能力[3]。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提示,对胫骨平台骨折开展早期康复训练指导,有助于进一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并可缩短石膏固定时间和住院时间。

    综上所述,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后及早开展康复指导,对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有积极作用,并可促进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 1 ] 戴闽,艾江波,帅浪,等.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0,18(12): 973-975.

    [ 2 ] 杜丽娟.模块式康复计划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4):93-96.

    [ 3 ] 唐寶萍.循序渐进式康复护理干预对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13(2):154-155. (徐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