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18年第6期
编号:13300224
光明的“守护神”
http://www.100md.com 2018年6月1日 《家庭用药》 2018年第6期
     卢奕教授从小就对电子、机械产品等感兴趣,十分喜欢精细活。小时候他有一部照相机,当照相机发生故障而修理店表示“无法修理”时,经过卢教授自己琢磨与研究,竟然把照相机修好了,给了它第二次“生命”。这种爱钻研的精神和对精细活的喜爱,为之后卢奕教授致力于眼科研究,特别是白内障疾病的诊治打下了厚实的基础。

    卢奕教授认为,现代医学与电子、机械工程有相似之处。“举个通俗易懂的例子,如患者得了白内障,它的原理相当于一部照相机的镜头变混浊了。镜头就是一个屈光系统,它的作用是使外来的光线通过它聚焦到视网膜上,人体通过光感受器把信号传到大脑,再经过视觉中枢的处理之后,人们就能看清物体了。屈光系统本来是透明的,当它混浊并且影响视力时,就称为白内障。白内障手术就是给照相机换个好的镜头,把患者混浊的‘坏镜头’取出来,再装上一个好的‘镜头’,这样患者就又能看得见了。”卢奕教授笑着说,“眼科是一门很精细的学科。通过我的双手,为患者解决问题和困难,让患者重见光明,这让我越来越喜爱自己的职业。”

    揭开“白色暮霭”的使者

    白内障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眼科疾病,它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既有遗传、先天因素、代谢障碍、年龄等内因,又有外伤、中毒或其他眼科疾病等外因。卢奕教授说道:“白内障手术目前是人类手术历史上最成功的手术之一,能够使病变在解剖和功能两方面均得到复位,并且手术时间短,能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正因为白内障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危害性也较大,因此人们对它的关注度也显著提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不少误区。

    误区一 很多人认为“白内障发病率较之前有大幅度升高”,这是错误的看法。一方面,白内障的发生与年龄密切相关,如今人类寿命延长,年龄越大越容易发生白内障,因此导致白内障的发病率升高;另一方面,现在白内障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手术指征也逐渐扩大,以前无法治疗或不需治疗的疾病如今也可以治疗,从而使大家产生这个“错觉”。

    误区二 有很多患者检查出白内障后不愿立即手术,而是认为“要等白内障‘长熟’了再做手术”,此说法流传甚广,其实这也是不正确的。卢奕教授说,只要患者出现视力明显下降并且影响生活或工作时,即可进行手术,如果没有其他眼部疾病如眼底病变,术后基本可达到正常视觉水平。

    误区三 很多患者认为“白内障只是个小手术,一开就能好”,一旦发现患了白内障便要求医生立即做手术,这是个错误的想法。“白内障手术是很精细的手术,患者的光明与黑暗就在手术医生手指的一瞬间!”卢奕教授认真地说道,“若出现并发症,尤其是严重的并发症如眼内炎、眼内出血等会造成失明,所以手术还是有风险的。患者术前需配合进行检查及做好相关的术前准备,如术前2~3天滴眼药水进行消毒、防感染,同时患者也要严格控制血糖、血压等。只有患者自身对手术足够重视并配合医生,才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由于白内障手术时间短,效果立竿见影,因此很多患者并不注意和重视自己的术后护理。“其实术后护理很关键”,卢奕教授严肃地说道,“首先希望患者们在术后能够保证眼部的干净,防止细菌‘入侵’。要根據医嘱按时滴眼药水,消炎、消水肿,促使视力尽快恢复,并且预防眼内炎等并发症的发生。其次,希望患者们在外出或有强光刺激时,做好自身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墨镜、防护眼镜或眼罩等。建议患者在术后1个月左右时配眼镜,使术后的视觉达到最佳效果。”

    “相比老年性白内障,目前还是有一些疾病很难治愈、治疗效果也较差,我们还在不断努力的研究中,希望在未来能尽快提高此类疾病的疗效。”卢奕教授说道。

    先天性白内障 由于先天性白内障往往伴有弱视,导致患者视力不好,且人工晶状体的应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导致手术效果不佳。为了防止弱视、避免神经细胞发育受到障碍,卢奕教授建议这类患者应尽早进行手术,由于手术与常规白内障手术有明显的不同,需要在专业的技术团队支持下进行手术,并且术后要加强弱视的随访与治疗。“我们团队对此类疾病做了很多的研究,目前在临床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在国际上也较为领先。经过手术,让这些原本看不见的孩子大都可以正常上学,患者的视力基本可以维持终身。”

    黄斑病变 黄斑病变是影响白内障手术效果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卢奕教授举例说:“如果说白内障是‘镜头’,那眼底视网膜黄斑部位就相当于‘底片’,‘镜头’好了但‘底片’不行,那么患者还是看不见的。”卢奕教授团队曾做过一项大型调查发现,高度近视引起的黄斑病变是白内障术后视力不良的最主要原因,此项研究结果刊登于《美国眼科学杂志》。他们针对黄斑病变的治疗方法做了很多探索,将重点放在防止神经萎缩和抗新生血管的治疗上,近几年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由于白内障多发,引起白内障的病因也有许多,该如何预防呢?卢奕教授建议:“自身的保护措施很关键,尽量避免太阳的照射,在外出时佩戴墨镜。研究发现,吸烟者多较早会发生白内障相关症状,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很重要。还有一些患者,如糖尿病、高度近视,或长期用药(如激素、精神类药物等)者易诱发白内障,所以这些患者如有视力下降等症状时要引起重视。”

    终身奋斗的“光明事业”

    白内障的治疗技术在近二十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技术和人工晶状体技术也变得日趋成熟。人工晶状体在早期只能代替“普通照相机”的作用,即解决最重要的屈光问题。随着技术的发展,专家们对“镜头”做了很多改进,在更换晶状体的同时,如果患者有近视、散光、远视、老花眼等屈光问题,也可以制定个性化的人工晶状体,可以减少手术创伤。晶状体种类繁多,如单焦晶状体、多焦晶状体、三焦晶状体、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等。其中非球面设计可大幅度改善成像和光学质量,可矫正散光;多焦点、三焦点晶状体则能同时做到看远、中、近的效果,但也存在局限性,如术后有眩光等,需要咨询专业医师处理。

    曾经白内障手术的重点在“防盲”,手术切口大、创伤大,效果差。如今的白内障手术重点在“提升中老年人视觉质量”,手术切口只需2~3毫米,十分“微创”,效果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卢奕教授笑着说道:“未来,对于白内障手术,我们将更注重于患者术后更好的视觉质量,努力达到精准化与个性化的需求,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卢奕教授坚定地说道:“人的眼睛小又精密,要尽可能少的对它造成损伤,这是我们医生的天职。从医三十余年,我的目标不仅是让患者看得见,更要让患者看得清、看得舒适、持久。我也会为此目标继续奋斗!”

    (卢奕教授每周二、四上午在汾阳路院区有特需门诊,每周二下午在浦江院区有特需门诊)

    诗人将我们的眼睛形容为“心灵之窗”,医学家们则将眼睛比作一部“照相机”。正常人眼的晶状体犹如“照相机”的“镜头”,是透明、可调节的,使人能够轻松地看清或远或近的物体。当晶状体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混浊,导致患者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时,即患了白内障。目前,白内障位列致盲性眼病首位,以老年人居多。, http://www.100md.com(郑思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