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家庭健康 > 失眠睡眠 > 健康睡眠
编号:13002132
您对睡眠了解多少
http://www.100md.com 2017年3月1日 《家庭用药》 2017年第3期
     睡眠常常被人们认为只是一种身体的休息状态,经过睡眠机体得以恢复,头脑也更清醒。然而近二三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睡眠的作用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复杂得多、重要得多。

    大鼠实验结果已证实,剥夺睡眠可导致动物死亡。当然,在人体上不可能进行这种实验,但曾有报道一种遗传性失眠症也可导致人的死亡:1986年意大利一个研究团队报道,一位53岁的难治性失眠症患者,确诊几个月后即去世了,而且在其两代亲属中也有类似的病例。死后病理解剖结果表明,死者丘脑中的两个脑区有大量的神经细胞丢失。这两个脑区恰恰与情绪性记忆的调控以及睡眠特征性脑电波的产生有关,也就是说与睡眠有关。

    人们常用“一觉睡到大天亮”来形容睡得很好。事实上,正常的睡眠过程不是从入睡到醒来都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种具有周期性变化的,与昼夜节律相关的生理现象。

    我们通过在睡眠时记录脑细胞的电活动而获得脑电图,可以观察到,从入睡到深度睡眠的脑电图有一系列特征性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可以把人的睡眠分为入睡期(或称浅睡眠期)、中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睡眠开始后,需要30~40分钟才进入深度睡眠期,然后由深度睡眠期经过中度睡眠期再回复到浅睡眠期。浅睡眠期持续10~20分钟后又按顺序进入深度睡眠期,然后再按反向顺序回到浅睡眠期。如此周而复始,一夜之中反复4~5次。每次能达到的睡眠深度并不是都一样的。通常越接近早晨,可达到的最大睡眠深度越弱,甚至达不到深度睡眠。

    快波睡眠 浅睡眠期的脑电图表现为快波,所以又称为快波睡眠。

    慢波睡眠 中度睡眠期和深度睡眠期的脑电图均表现为低幅的慢波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877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