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家庭用药》 > 2002年第7期
编号:11056557
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
http://www.100md.com 2002年7月1日 《家庭用药》 2002年第7期
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
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
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
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
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
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
洋药中用的典范——西洋参

     教士发现洋参

    惊喜源于推断

    叶水泉主管中药师

    长期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中,没有哪一种药材比人参更珍贵了。早在汉朝,人们就以人参能“补五脏、安神、定魄、镇惊、祛邪......久服轻身延年”,将其列为药物中的上品。

    欧洲在17世纪中叶就知道中国有人参了。1613年来华的葡萄牙传教士曾德昭,在其所著的《中华帝国制》中第一次提到中国的人参。后来意大利耶稣会士卫匡国、法国耶稣会士李明、荷兰医生凯佩菲等人也都介绍了中国的人参。但是,这些人并没有去人参的产地考察过,因此他们书中所记的中国人参的产地与植物形态不免有误,但他们的介绍使西方人对中国出产的“万能神药”——人参有了初步的了解。

    1701年,法国耶稣会士杜德美来到中国,他奉康熙皇帝之命,参加了清朝全国范围内的大地测量。1709年,他来到长白山一带,有机会接触到正宗的人参,并亲自服用,对它的功效有了直接的体验。1711年,他把所见所闻详细记录了下来,并描绘了一幅人参图,寄往法国耶稣会和英国皇家学会,分别刊载在《耶稣会士通信集》与《哲学汇刊》上,引起了欧洲人的极大兴趣。

    在这封信中,杜德美详细描述了人参的植物形态、生长环境、分布区域以及收获保存的方法。此信的价值不仅在于对人参描述的科学性,而且杜德美推断,中国或许不是惟一产人参的地方,和长白山纬度相近、地理环境相似的加拿大北纬39°~47°之间的魁北克一带,也可能长有人参。

    事隔4年,这一推断竟然得到了证实。

    1715年,法国耶稣会士拉费陶到达加拿大魁北克一带。在此之前,他就阅读过杜德美的关于人参的长信。因此,他出于兴趣对人参特别留意。然而,开头几天的寻找一无所获。之后,在当地土著印第安人的帮助下,他终于发现了与杜氏信中描述的形态一样的参。拉费陶极为喜悦,他把自己的发现经过一一记录下来,经送法国巴黎植物学家鉴定认为同属五加科植物,但不同种。为与中国人参相区别,因采自大西洋沿岸丛林中而称“西洋参”。1718年,他宣布了这项发现。

    杜德美的信与拉费陶西洋参的发现,使欧洲人颇为惊喜。18世纪30年代,有位弗吉尼亚人曾这样评论人参:“自从生命之树受到特意保护以来,地球从没有生产出像人参那样与人为善的好植物来。”这代表了当时一部分人的看法。

    名称源于西洋

    产地却有演变

    郭济贤复旦大学药学院教授

    西洋参又叫“广东人参”、“花旗参”、“洋参”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9320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