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美容医学》 > 2008年第1期
编号:11677002
应用斧头状皮瓣修复皮肤缺损
http://www.100md.com 2008年1月1日 刘大海 柳建忠 张 蕊 林 遐
第1页

    参见附件(1641KB,3页)。

    刘大海 柳建忠 张蕊 林遐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 解放军第159医院烧伤科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烧伤整形科

    【摘要】目的:总结斧头状皮瓣在体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7例软组织缺损中,面积最小2cm×1.5cm,最大8cm×7.5cm。在缺损边缘的一侧形成皮瓣,面积为创面的1~1.5倍,蒂部宽度约为旋转侧宽度的1/2~1/3,形成深度在浅筋膜层。皮瓣形成后向受区旋转修复创面。结果: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Ⅰ期修复,3例供区创面植皮封闭,余直接缝合。经1~3个月随访,瘢痕不明显,局部外形满意。结论:斧头状皮瓣制作简单,血运可靠,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 斧头状皮瓣 皮肤缺损 修复

    【分类号】R622

    自2006年2月~2007年8月,我们应用斧头状皮瓣修复体表软组织缺损共27例,经术后1~3个月的随访效果良好,现做如下介绍。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7例中,男性17例,女性10例,年龄18~65岁。体表肿瘤、瘢痕等病灶切除后形成的缺损14例,外伤后皮肤缺损13例,受区最小面积为2cm×
------
     [摘要]目的:总结斧头状皮瓣在体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7例软组织缺损中,面积最小2cm×1.5cm,最大8cm×7.5cm。在缺损边缘的一例形成皮瓣,面积为创面的1~1.5倍,蒂部宽度约为旋转侧宽度的1/2~1/3,形成深度在浅筋膜层。皮瓣形成后向受区旋转修复创面。结果:全部皮瓣存活良好,创面得以I期修复,3例供区创面植皮封闭,余直接缝合。经1~3个月随访,瘢痕不明显,局部外形满意。结论:斧头状皮瓣制作简单,血运可靠,是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一种良好方法。

    [关键词]斧头状皮瓣;皮肤缺损;修复

    [中图分类号]R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8)01-19-03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1641KB,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