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心理与健康》 > 2006年第10期
编号:11269736
“精英式教育”能走多远(1)
http://www.100md.com 2006年10月1日 《心理与健康》 2006年第10期
     马建军、胡玲夫妇是受人尊敬的研究员和教授,他们的女儿马小溪也是出类拔萃的学生。然而,这个出类拔萃的孩子竟然险些精神崩溃,从10楼跳下去。这到底是为什么?

    “精英式教育”打造出孤傲的“公主”

    胡玲32岁那年才生下女儿马小溪。当时,她与丈夫已经在美国的博士后流动站深造,马建军在一家著名实验室工作,胡玲在一所大学教书。他们的生活富足、安定。

    来自农民家庭的马建军夫妇,从自身的经历深深体会到,如果从小得不到良好教育,将来要想成功,就要比别人多付出几十倍的努力。所以,他们决定对女儿实行“精英式教育”,为女儿今后的成才作好铺垫。

    从马小溪牙牙学语起,马建军夫妇就开始对她实行双语训练。无论是在家中还是外出,他们都是一会儿说普通话,一会儿说英语:拿杯子给女儿喂水时,他们会指着杯子同时教她说普通话“杯子”和英语“cup”;抱女儿坐汽车时,他们又会告诉她“汽车”又叫“car”。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马小溪很快就适应了两种语言。

    在马小溪快三岁的一天,马建军夫妇的一些朋友到家里来做客。马小溪一会儿用普通话与中国朋友交谈,一会儿用英语和外国朋友对话,大家对马小溪的语言天赋惊叹不已,纷纷夸奖:“小溪,你真了不起啊!简直是语言天才。”大家的夸奖令马小溪得意极了,她更加起劲地用两种语言和大家说个不停。马建军夫妇觉得女儿很给自己争面子,朋友走后 ......
1 2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323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