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疗法 > 刮痧疗法
编号:13126551
话说刮痧
http://www.100md.com 2014年6月1日 《人人健康》 2014年第11期
     中医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它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在皮肤相关部位刮拭,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淤血点、淤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脉络,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排泄淤毒、退热解惊、开窍益神等功效。刮痧疗法具有简便安全、疗效可靠等特点,千百年来广泛流传于我国民间,深受大众的欢迎。

    刮痧的历史演变

    刮痧疗法的雏形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人们患病时往往会本能地用手或石片抚摩、捶击体表某一部位,有时竟使疾病获得缓解。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有痧病的记载。唐朝时期人们就已运用苎麻来刮治痧病。元、明时代的中医书籍里已有更多的刮痧记载。这种刮痧法,在中医书中又称“戛掠”,古人注解说:“戛,历刮也。”可见,戛就是刮的意思。发展至清代,有关刮痧的描述更为详细。例如:郭志邃在《痧胀玉衡》中曰:“刮痧法,背脊颈骨上下,又胸前胁肋两背肩、臂痧,用铜钱蘸香油刮之或用刮舌抿子脚蘸香油刮之;头额、腿上痧用棉纱线或麻线蘸香油刮之。”并对刮痧的具体应用及作用,进一步论述道:“痧在肌肤者,刮之而愈;痧在血肉者,放之而愈。”“凡气分有痧,宜用刮;血分有痧,宜用放。”此外,刮痧疗法还见于《松峰说疫》、《串雅外编》、《七十二种痧证救治法》等医籍中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958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