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7年第15期
编号:13079746
真实世界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治疗脑梗死联合用药复杂网络分析(3)
http://www.100md.com 2017年10月8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7年第15期
     根据层次结构核心算法公式计算K为14,因此选取前14位2项中西药药理组合,共涉及8种药理作用。使用最多的为神经修复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其支持度达3682%,其次为降血脂药+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其支持度达3666%。利用以上药理组合构建患者的核心药理网络,见表1。

    降血脂药(西药)、解热镇痛抗炎药(西药)、神经修复药(西药)、活血化瘀剂(中药)联合使用较为常见,见图2。

    1 解热镇痛抗炎药;2神经修复药;3 活血化瘀剂;4降血脂药;5 血小板抑制剂;6 自由基清除药;7 重构微循环线粒体保护剂;8 维生素类药;联合使用频率≥2044%用粗线表示,≤1081%用虚线表示,两者之间用细实线表示。

    连线为2药理同时使用,每个点周围的线代表与其他药理连接的多少,线越多代表某种药理与其他药理联合使用越多,线越粗代表2药理联合使用越多,见图3。关联规则图中,结点度越高,表示在联合用药中越重要。解热镇痛抗炎药(阿司匹林)、降血脂药、神经修复药是最重要的联合用药,见表2。

    1解热镇痛抗炎药;2 神经修复药;3 活血化瘀剂;4降血脂药;5 血小板抑制剂;6自由基清除药;7 重构微循环线粒体保护剂;8 维生素类药。连接2个药物的边表示这2种药物联合应用,边的权重表示同时使用这2种药物的患者例数 ......
上一页1 2 3 4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521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