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中药杂志》 > 2013年第9期
编号:13165986
补肾法治疗高血压病(2)
http://www.100md.com 2013年5月1日 《中国中药杂志》 2013年第9期
     2.2 肝肾阴虚与高血压 朱丹溪指出若房欲过度,则肾气不能归元而逆奔于上。清代叶天士亦认为“眩晕”皆因“身中阳气之变动,肝为风脏,因精血衰竭,水不涵木,木少滋荣,故肝阳偏亢,内风时起”。 高血压病多为本虚标实,实为肝气郁结,肝火、肝风上扰,气血并走于上;本虚为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阴不足,肝阳上亢致肝风内动。正如《石室秘录·偏治法》中指出:“如人病头痛者,人以为风在头,不知非风也,亦肾水不足而邪火冲于脑,终朝头晕,似头痛而非头痛也,若止治风,则痛更甚,法当大补肾水而头痛头晕自除。”临床常见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口燥咽干,肢体麻木,腰膝酸软,头重脚轻,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弦细数等证。治疗宜滋补肝肾,平肝潜阳,方用六味地黄丸或左归饮加减。

    2.3 肾阴阳两虚与高血压 高血压病肾病阶段以及高血压病心脏并发症阶段常会出现阴阳两虚,或阳虚水泛证。《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肾气为人之元气,由肾阳蒸化肾精而成,是人体的原动力。若重病久病及肾,肾阴亏虚损及肾阳,肾阳虚损,无力蒸精化气,则元气亏虚导致眩晕。肾主水,调节全身津液代谢,肾气亏损,气虚水湿运行不利,聚而成痰,蒙蔽清窍或痰阻清阳不升 ......
上一页1 2 3下一页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695 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