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0824767
给大学生心理危机设防
http://www.100md.com 2004年9月23日 《健康时报》 2004.09.23
     本报记者 胡迎新 实习记者 王辉

    大学生心理为何“不爽”?

    北京高教学会心理咨询中心秘书长、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蔺桂瑞教授:近几年因为心理问题、精神问题的休退学学生越来越多,占休退学学生总数的30%-50%。

    蔺桂瑞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她在大学搞心理咨询十多年了,目前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增多。过去,北京市休退学的学生,大多是躯体健康出现了问题,而近几年因为心理问题、精神问题的休退学学生越来越多,占休退学学生总数的30%-50%。

    蔺教授指出: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主要有八大原因:

    一、学生家庭父母关系不合、离异,造成学生的心理创伤。

    二、社会就业竞争激烈。
, http://www.100md.com
    三、不适应大学生活环境。宿舍里6个学生一个房间,都是独生子女,各有各的个性,不能相互容纳。由此发生矛盾冲突,日积月累,却又不敢表达,因为这些原因造成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最多。

    四、不适应大学学习环境。某些学生上高中时,考大学的目标非常明确,上大学后,突然目标没了,心中茫然,有一种失落感。

    五、恋爱与失恋问题。

    六、性行为问题。一类学生是过于封闭自我,导致性压抑。另一类学生是过于开放,随便发生两性关系,以后又非常后悔自责。

    七、就业观念滞后,就业期望值过高。我们国家过去是精英教育,能上大学的就是人才。现在大学扩招,教育已趋向普及化,大家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可是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观念却没有转变,非要找一个理想工作不可,求职期望值非常高,与现实不符。这样就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
, 百拇医药
    八、社会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有的学生家里经济条件比较好,穿名牌衣服,过生日请同学吃饭。这都会对那些贫困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压力。

    中国的家长挺困惑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中心的加拿大籍专家费立鹏博士:美国300人以上的大、中、小学都有心理咨询中心。

    费立鹏博士在中国从事20多年的精神病学与心理学临床研究与治疗,他最先在中国推广心理危机的干预与治疗项目。他在接受采访时说:“目前中国的大、中、小学里培养孩子应对心理问题的技巧比较薄弱。我有两个孩子在中国的小学里上学,去年接到学校一张通知书《你应该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但里面没有讲具体方法,连可供参考的内容都没有,缺乏指导性。家长不清楚到底该怎么做?一头雾水,只好自己去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但要花很长的时间,因为调节心理不适的技巧不是很容易就能掌握的。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将来毕业要当老师,要教育学生。所以要提高他们心理卫生知识的水平,懂得心理治疗方面的问题,懂得如何调整孩子和家长的心理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 http://www.100md.com
    据费博士介绍,国外上个世纪20年代就开始注重心理治疗,目前美国做得最好。美国300人以上的大、中、小学都有心理咨询中心,同时配有精神科医生(因为心理医生没有处方权)。中国的大学现在开始注意到学生的心理问题,逐渐建立心理咨询中心,但是还没有配备精神科医生,这是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中国的教育要逐步扩展心理卫生的课程,在医学院校要增加心理医学的课时,他相信中国政府会逐步认识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

    心理档案到底什么样?

    中国心理教育网首席执行官陈伟: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就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高校如何给学生建立心理档案?记者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正在给清华大学和哈尔滨工业大学建心理档案的中国心理教育网首席执行官陈伟。他介绍,心理档案是记录个体在社会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用以评定、预测和监控个体心理行为的管理系统。也就是说,建立了学生心理档案,就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心理问题。
, 百拇医药
    学生心理档案至少应该具备两方面的内容,即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和心理健康状况。个人信息由学生自己填写,包括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家庭基本情况、父母受教育情况以及个人基本生活经历等等。心理健康状况一般通过心理量表进行测量得到。科学的心理测量应该是严肃的,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个性心理等特征,为学校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在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过程中,心理测量是重要的手段之一。通过心理量表的测量,就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例如,在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共90道题,分为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等10个类别,每个类别称为一个因子)中,如果学生测试之后,焦虑方面的指数超过了3分(共有1-5分),那么该学生就有焦虑倾向,而如果是抑郁方面的测试指数超过了3分,那么这个学生就有抑郁倾向。

    通过心理测量,反映出某个学生具有较严重的抑郁倾向,而严重的抑郁是导致自杀的因素之一,因此学校就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对学生进行帮助和辅导,而如果不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没有对学生进行心理普查,则很难发现这类问题。
, http://www.100md.com
    出现危机不都是坏事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形象代表关凌:没想到心理问题真的能导致死亡。

    关凌曾是知名童星,目前她是北京理工大学一年级的研究生、本科一年级的班主任,也是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的形象代表。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02年,她上大二时,同宿舍一位女同学,因为失恋得抑郁症,出现厌食症,“最后眼看着这个同学就不见了(病亡)。多可怕啊”。她原先以为心理问题就是孤僻、古怪,没想到还会引起死亡,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很差,依赖性太强。大学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尤其外地来北京的大学生没有家人跟着,造成心理上的孤独感。如果这个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再差一点,就会导致郁闷,“郁闷”这是大学生常用的一个词。现在不少大学生不知道怎么叠被子、不知道怎么洗衣服、不知道上哪儿去吃饭,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这是普遍的问题。

    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在十多年前适应形势的需要而建立。十几年来,该校从新生一入校,就开始组织他们参加各种心理知识的活动和讲座,让他们知道每一个人都需要心理健康,有心理问题,不是有“精神病”,通过心理辅导,就可以解决。
, http://www.100md.com
    有一次,蔺教授给一个班的学生讲授“人际交往”,让学生谈谈某校刚发生的一起“学生自杀”事件。有的同学说:“人的生命属于自己,他有自由处置自己生命的权利。”有的学生说:“这个人太自私了,他自己从生活中解脱了,他知道他的父母有多痛苦啊!”蔺教授和学生们共同探讨什么是生命,人生当中会有很多的危机,应该怎样去面对它。这种互动式的探讨,最后激发起全班同学的情绪,他们共同认识到:“生命那么宝贵,我们应该活出光彩!”

    蔺教授告诉记者:“学生出现心理危机不是坏事,要把危机视为自己成长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不回避自杀问题,因为有这样的问题发生过。我们要面对它,还要发现并及时帮助出现了这种问题的同学。通过这些教育活动,普遍提高了学生对心理卫生的认识,使他们就有了主动预防的意识。”

    目前,首师大与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合作,建立了学校、学院、系、年级、班级等五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一部分老师进行了心理咨询培训。他们再给班长以上的干部、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训,组成一个有600多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社团。社团骨干再培训同学,为此广泛地开展同学之间的伙伴式心理咨询,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进来,这样就便于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同学。如某个宿舍的同学出现异常情况,同宿舍的同学就会向心理咨询中心报告:“老师,我们宿舍有个同学,看着有点儿别扭。”中心马上派人去找那个有问题的同学。这样做本身也让有心理问题的同学不再孤独,知道有人关心、爱护他。通过这样的教育宣传,同学们对心理更关注了,并且参与进来,使自己变得更自信、积极、乐观。, 百拇医药(不久前,教育部下达通知:2004年秋季大学新生入学时,教育部将在直属高校试点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