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217
内镜取上消化道异物368例的体会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1969-01

    1980年1月~2002年5月我院共经内镜取出368例上消化道异物,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8例,男216例,女152例,年龄1个月~62岁。

    1.2 异物种类及滞留位置 金属类149例包括有铁钉、硬币、戒指、图钉、手表、钢笔等,动物类143例包括有骨头、鱼刺、大块肉等,其他类76例包括有义齿、纽扣、玻璃片、打火机、蛔虫、绦虫等。食管入口处51例,食管中上段96例,食管中下段47例,胃底132例,胃窦部31例,十二指肠11例。

    1.3 使用仪器 各种纤维镜、电子镜及活检钳、鼠齿钳、三抓钳、圈套器等。
, http://www.100md.com
    2 方法

    2.1 术前准备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异物的吞入时间、种类、形状及大小,以便选择适当的取出器械,急诊患者需摄片,不显影的异物用碘油或泛影葡胺造影检查以确定滞留位置,切勿用钡剂造影以防影响对异物的寻找或堵塞内镜孔道,术前酌情使用镇静、解痉剂,本组368例中有1例在全麻下(1个月患儿)进行,余均为清醒状态下进行。器械准备:原则上各种内镜均可使用,用根据异物种类、形状大小灵活选用钳取器械,原则上选用能牢固抓取并可使异物顺利取出,又能确保安全的器械,必要时在体外模拟操作。

    2.2 钳取方法 术者应按胃镜检查法在直视下将胃镜通过下咽部,经食管入口往下送,动作要轻,以免触动异物,造成食管壁穿孔。要缓缓循腔进镜,边进镜,边观察,一方面寻找异物,同时注意观察异物进入时可能引起的粘膜损伤。发现异物应停止进镜,并尽量吸净腔内液体,使异物暴露清楚,看清楚异物的位置及与周围的关系,然后根据异物的形 状、大小选用适当的器械及方法将异物轻轻取出。多数异物可被钢丝套圈或合适的异物钳夹住,将其上内镜的顶端拉回,连同内镜一同拔出。应用常规活检钳夹取异物时,往往显得太小而易滑脱,但对有小孔的异物如钥匙,通过柄上的孔后再张开,异物既不会脱落又容易被取出。位于胃底的异物,有时为饭后吞入,影响观察,可通过变换体位或将异物夹至胃窦后再取出。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本组368例中经内镜取出359例,成功率为97.6%,无大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未取出的9例中有3例为义齿,均为两侧的金属固定爪嵌于食管粘膜未能顺利取出;2例为锐利的玻璃片,为防止损伤食道,将其缓缓送入胃内,嘱多食韭菜将其包裹后顺利排除;4例为胃内充满大量食物,不能吸引,镜下未能找到异物,后自行排除。绝大多数患者术后1~2h即可正常进餐。对在取出过程中有管腔粘膜损伤、出血者,应给予抗酸剂、止血剂和胃粘膜保护剂,疑有穿孔时则应禁食,密切观察并给予抗生素。

    4 讨论上消化道异物为一常见病,在内镜下钳取异物既简单又安全,且成功率高,并发症少,也无须住院治疗。只要有胃镜的单位,临床上就可推广应用。

    为提高成功率,术前应向病人详细的解释操作过程,适当的术前给药可减轻病人的忧虑,增强信心,对不能合作的婴幼儿及精神病患者需要在全麻下进行。另外,术前仔细的准备工作也是提高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对横行嵌顿于食管的异物,切忌硬推、强拉,以免划破食管。对边缘锐利的玻璃异物,可将其缓缓送入胃内,嘱多食韭菜将其包裹后可顺利排除,不可硬取。

    作者单位:850003西藏军区总医院特诊科内镜室

    (编辑克 俭), http://www.100md.com(陈友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