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中西医杂志》 > 2003年第13期
编号:10400163
脑脊液置换净化治疗原发性脑室出血的疗效观察
http://www.100md.com 《中华中西医杂志》 2003年第13期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06-8106(2003)13-2003-02

    原发性脑室出血发病率较低,但传统的内外科治疗死亡率较高,一般在80%左右,甚至高达100% [1] 。我院自1998年10月~2003年6月收治原发性脑室出血9例,用微创法侧脑室穿刺结合腰穿行脑脊液置换净化治疗,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原发性脑室出血9例,男5例,女4例,年龄28~71岁,平均64岁,均为首次发病。所病例均经头颅CT确诊,出血原因为高血压7例,脑血管畸形2例。动态下发病8例,静态下发病1例。全部病例均在发病2h内陷入昏迷、躁动、频发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双侧巴彬斯基征阳性。9例均无明显偏瘫。伴肺部感染1例,应激性溃疡4例,高热2例。

    2 治疗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全部病例入院后即予以常规的适当脱水降颅压,管理血压及对症支持治疗。6例于病后24h内,3例于24~48h之间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术,选前额正中眉弓上8cm,旁开2.5cm为穿刺点,利多卡因局麻后用7.0cm贾氏YL-1型 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穿刺成功后,拔出针芯后即见混有陈旧性血液的脑脊液涌出,用生理盐水反复多次等量冲洗置换,再通过针型血肿粉碎器用力推入生理盐水5ml,加尿激酶2万U,夹管3~4h后松管,引流管高度应平行于脑室平面上15.0cm,根据引流液粘稠度及引流管通畅情况每日行等量生理盐水冲洗置换并向脑室内注入尿激酶1~2次,尿激酶总量在10万U左右,每日脑室引流液体150ml左右。术后第二天再行腰穿,同样常规消毒铺巾,局麻,轮换取腰3、4、5椎间隙进针,见血性脑脊液流出后接5ml注射器,每次缓慢抽出血性脑脊液5ml,继之注入等量0.9%氯化钠于鞘内。如此反复,每次置换出血性脑脊液25~40ml。部分脓血性脑脊液者于每天最后一次抽出脑脊液后,用生理盐水5ml稀释尿激酶1万U注入鞘内,术毕拔出腰穿针,局部敷消毒纱布。去枕平卧4~6h。操作过程中脑脊液总放出量与注入生理盐水之差控制在5~10ml。每天置换1次,直至脑室引流液澄清或淡黄,复查CT脑室内高密度影消失,即停止腰穿,侧脑室引流管夹管24h,临床症状无恶化,即可拔出引流管(一般5~7天)。
, 百拇医药
    3 结果

    本组治愈好转5例,死亡2例,均为起病后24~48h间行侧脑室引流者。存活5例术后4~8天复查头颅CT,3例示出血已消失,2例仅侧脑室残留少量积血(小于脑室的20%),5例均无脑积水。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生活2例,生活自理2例,需要帮助1例。另2例分别于术后第2天与第3天,因家庭放弃治疗而自动出院。

    4 讨论

    原发性脑室出血为脑出血重症类型,脑室内积血易阻塞脑室系统,形成梗阻性脑积水,脑室急剧膨胀,颅内压迅速升高,脑疝形成及脑深部结构破坏致多脏器功能衰竭。外科开颅血肿清除术及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死亡率36%~100%,内科保守治疗死亡率几乎100%。导致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开颅手术对脑组织损伤较大,而单纯脑室外引流术清除积血较慢,丘脑下部及脑干受压不能迅速解除,同时对第三、四脑室积血清除很少有直接作用,容易因脑室系 统粘连而发生不完全梗阻性脑积水,再由于大量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可致局部粘连,影响局部神经功能,并引起脑脊液回流障碍是造成脑室出血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故尽早清除脑室积血是影响疗效和预后的关键。我们采用的脑脊液置换净化疗法解决了下列四个问题:(1)早期即可减轻或解除血液对脑室的压力和对脑膜的刺激。(2)防止脑脊液蛛网膜粘连。(3)提高了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治愈率,降低了死亡率。(4)(除去2例自动出院者)7例中5例在发病24h内行脑室穿刺引流术,均获得治愈或好转,2例在24~48h间手术者均死亡,说明治疗还是趁早为好。

    参考文献

    1 张新延.脑室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出血.中华神经外科杂志,1987,3:81.

    作者单位:224400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

    (编辑李阳), http://www.100md.com(邱明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