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疾病专题 > 心血管科 > 信息
编号:10313731
澄清误解 防治中风
http://www.100md.com 2003年3月20日 《健康时报》 2003.03.20
     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黄光 张德智

    中风严重威胁着中老年人的健康与生命。要预防中风,首先必须对它有正确的认识。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对中风认识模糊,甚至误解,很有必要加以澄清。这些误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中风是一种病。其实,中风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类疾病,它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常见有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前两种称出血性脑中风,后三种称缺血性脑中风。

    只有中老年人才得中风。随着年龄的增长,脑中风发病率将越来越高。有研究已经证明50岁以上的脑中风患者占全部的90%。但由于膳食的改变,来自社会的压力增大等因素,脑中风的发病年龄正在前移。脑中风并不是中老年人的专利。

    血压正常或偏低者不得中风。高血压是脑中风的重要危险因素,中风与高血压有直接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只要血压正常甚至偏低就会防止脑中风的发生。低血压也是脑中风危险因素。正是因为血液对血管存在一定的压力,才保证机体有正常的血液供应,如果血压被降得太低,就有可能诱发缺血性脑中风如脑血栓形成发生。对于脑中风患者,由于脑水肿、颅内压增高,血压更应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才能保持有效的脑灌注。

    瘦人很少得中风。胖瘦与脑中风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肥胖者只是因其容易并发高血压、糖尿病,所以历来被认为容易发生脑中风。但排除高血压、糖尿病后,并不能说明肥胖也是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其实瘦人如患高血压、糖尿病同样有发生脑中风的危险。

    得了中风不死必残。过去是这样,但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中风死亡率已显著下降,后遗症也大为减少。

    中风只能进行内科保守疗法。过去确实如此,但近年来国内外已开展了外科手术疗法,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已在临床广泛应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微创血肿碎吸使手术创伤逐渐降低。在时间窗内进行溶栓已是缺血性脑中风的首选,给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痊愈带来了希望的曙光。神经康复治疗为减轻伤残,使脑中风病人回归社会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父母亲患中风,子女必得。有研究表明脑中风患者,父母死于脑血管病者高出对照组4倍,相关调查表明直系亲属中有脑血管病史的人患脑中风的机会增多,说明该病与遗传有一定关联。近年来研究认为该病为多基因遗传,环境等其它因素对其影响很大,所以有家族史者不必害怕,通过有效的医疗干预一定会把危险度降到最低。(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 黄光 张德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