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保健版 > 心灵空间 > 信息
编号:10119798
谈笑(周老师谈人生)
http://www.100md.com 2002年3月7日 《健康时报》 2002.03.07
     周士渊

    生活中有人会笑,有人不会笑。

    笑还有会不会吗?

    是的,有的人确实不会笑,整天忧心忡忡,好像天随时要塌下来似的,我自己年轻时就常这样。

    经过了大半辈子的人生磨练,我现在觉得在这方面好像大有进步,因此很想与你分享。

    笑可以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

    外在的笑难度不大,只要像梁实秋先生所言“面部肌肉稍微放松,嘴角稍微裂开一点”就会给人以相当的舒服感,就是一种不错的笑。

    与外在笑相比,内在笑难度就大了。

    记得我十七八岁时,好不容易考上清华大学,却因种种原因产生了浓重的自卑感。人常常自卑,外在的笑难,内在的笑更难。

    “你上了清华大学,还自卑什么?”你也许会奇怪地问。

    是的,我当时很自卑。相对于许多同学,我自卑自己家乡的小镇默默无闻;自卑自己家境贫寒,父母加起来才四十多元工资;自卑自己父母没有文化;自卑自己兄妹八个,家中穷得烧饭的煤都是我领着弟弟妹妹去捡的……你想这么多自卑压着,我心里怎么还笑得出来。

    但不料经过“五十而知天命”之后,突然有一天,我的自卑情结一下子打开了。你知道为什么吗?

    原来,我只是换了一种角度去思、去想,结果一切都变了。

    你想,家境如此贫寒,居然考进了几乎人人梦寐以求的清华大学。自己不聪明也一定勤奋啊!再说,我那没文化的父母居然能这样,多不容易啊———穷人的孩子也进清华大学!

    朋友,你看,客观的一切都没变,但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去看待,内心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了:一种是可以让自卑压得你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一种却可以让你自豪得挺胸抬头。而细想起来,这样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是不是太多了?

    因此,只要我们在以后的人生中,用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向上的思维方式去对待一切,你以后一定会笑口常开、青春常在的,你说对吗?

    (周士渊),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