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3784372
清代名方抗疫战中显身手
http://www.100md.com 2020年3月13日 生命时报 2020.03.13
     清瘟败毒饮由温疫学家余霖创制,强调

    解毒关键是清火、凉血、化瘀

    清代名方抗疫战中显身手

    北京中医药大学各家学说教研室主任 赵 艳

    治疗新冠肺炎,中医着力于病原体进入人体后邪气与正气斗争所表现的证候辨证论治,强调扶正、祛邪相结合,在先贤创制的麻杏石甘汤、达原饮、清瘟败毒饮、银翘散等方剂的基础上加减化裁,老药新用,取得了不错的临床疗效。其中,清瘟败毒饮就是清代著名温疫学家余霖所创制的名方,载于其所著的《疫疹一得》一书中。

    余霖生活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年少时习儒,科举不利,遂学医。乾隆二十九年,安徽桐城瘟疫流行,余霖父亲不幸染疾,为群医所误。余霖赶回故里奔丧,查看诸方,痛定思痛。于是,他下决心要找到治疗这种瘟疫的方法,最终开辟了一条治疗时疫的新路径,创立了以石膏为君药的清瘟败毒疗法和经验成方“清瘟败毒饮”,救活了很多人。《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中治疗重型新冠肺炎的中医方剂即为余霖治疗疫疹的主要代表方剂清瘟败毒饮(由石膏、生地、犀角、黄芩、黄连、桔梗、知母、栀子、赤芍、丹皮、玄参、连翘、淡竹叶、甘草组成)加减化裁而来。除创制清瘟败毒饮,余霖治疫还有三个特点。首先,他认为乾隆年间的大疫乃火毒疫邪所致,强调火毒为无形之邪,故治疗火热疫一不可强发汗,二不可妄攻下,必须以清火凉血解毒为主。其次,强调火毒之邪最易耗伤津液,故清热的同时要注意顾护阴津。这种思想在清瘟败毒饮中有很好地体现,方中的生地、玄参、知母等药物在清火的同时均有养阴之功,祛邪不忘扶正。第三,余霖之所以将他的著作命名为《疫疹一得》,就是要告诫人们,当时流行的大疫是以肌肤出现斑疹等为特点的,这也是火热疫毒致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因此,解毒养阴的同时要考虑活血化瘀,如清瘟败毒饮中的丹皮、赤芍均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治疗新冠肺炎,很多一线医生发现,有些患者病情发展到一定阶段确实存在“疫毒易致痰瘀”的情况,故在处方中及时加用了化瘀通络的药物,这正是余霖治疫观点在临床的应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