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9.06.21
编号:80944
癌细胞转移有三条路
http://www.100md.com 2019年6月21日 生命时报 2019.06.21
     侵犯邻近组织 搭车淋巴血流 细胞脱落种植

    癌细胞转移有三条路

    受访专家: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 尤长宣

    本报记者 高 阳

    全世界每年有近800万人死于癌症。癌症之所以可怕,主要是因为癌细胞能够“转移”。癌细胞无限增殖扩散后,在人体内到处乱跑,伤及连累其他健康器官,可以说,转移是导致90%以上癌症患者最终死亡的原因。

    转移是指肿瘤细胞离开原发病灶,进入血管或淋巴管,在全身合适部位重新形成癌细胞,继而长出新的肿瘤的过程。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尤长宣表示,虽然人类还没有找到破解癌症的“钥匙”,但癌细胞基本的转移过程已较为清楚。

    吃得饱,跑得快
, 百拇医药
    要“攻占全身”,癌细胞首先要能从原发肿瘤脱落并存活下来。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是抵御疾病的金盾,癌细胞在转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不仅要突破层层障碍,还要免疫细胞的“追杀”。尤长宣说,在自身健康免疫机制调节下,有些癌细胞死亡,有些处于休眠,只有存活下来的癌细胞能够再生和定植,成为“肉眼可见的转移”。

    其次,要有适宜癌细胞转移的环境。尤长宣指出,癌细胞转移过程就像植物生长,需要种子和土壤。一方面,要有一定数量的癌细胞从原发灶穿透组织或脱落,进入血管或者淋巴管;另一方面,还需要有相应的环境和食物,充足的血液能让癌细胞“吃得饱”,丰富的血管分布能够让癌细胞“跑得快”,这也是为什么很多癌症都容易发生肺转移或肝转移,因为这里有丰富的血液供应。

    尤长宣补充道,虽然人体不是每个部位都适宜癌细胞生存,例如骨骼里既没血液也没血管,不适合癌细胞生存,但癌细胞有个“特异功能”,就是在发生转移之前,事先通过一些细胞因子去改造准备转移的靶器官微环境。比如,骨骼中的破骨细胞异常活化,血管异常增生,骨骼局部微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使其适宜肿瘤细胞定植和生长。
, 百拇医药
    浸润、转移、种植三类途径

    癌细胞常见转移途径包括直接浸润、淋巴道转移、血行转移、种植性转移等。

    直接浸润是指癌细胞直接转移到原发病灶的临近组织。比如,乳腺癌就容易最先侵犯胸椎胸壁,进而发生骨转移。

    其次是淋巴转移。人体淋巴管遍布全身各处,所以肿瘤发生后最容易通过淋巴管进入淋巴循环,并种植在淋巴结,表现为被侵犯的淋巴结肿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肿瘤根治手术要彻底清除组织周围淋巴结的原因。

    再次是血行转移。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是相通的,人体的毛细血管遍布周身,所以,一旦癌细胞侵犯并进入血管,就会随着血流转移到全身各处,例如肺癌患者中晚期可能会发生转移性肝癌。

    最后是脱落种植。这类型的转移比较容易被忽视。当腹腔、盆腔内的器官发生癌变时,癌细胞瘤体脱落,掉在腹腔或盆腔中,种植在肠管和腹膜上,形成种植转移。最常见的就是卵巢癌,很多病人是因为发现腹水后才确诊的。而这个时期的转移,往往治疗难度非常大,预后不好。
, 百拇医药
    不同类型的癌细胞有自己喜欢的转移路径,先后侵犯的器官也不相同。比如,肺癌最先转移到脑部,接着是骨转移,然后是肝转移;乳腺癌通常先侵犯肺部,然后是骨骼、肝部,最后是脑转移;卵巢癌会最先腹腔、盆腔转移,接着是肝、肺、骨骼。食管癌、结直肠癌等往往最先发生肝转移,因为肝部最先参与消化和代谢,容易最先受到侵犯,然后是肺转移和骨转移。

    彻底清除原发灶是预防转移关键

    一些患者担心发生转移后,难以明确诊断癌型,尤长宣说,尽管癌细胞容易扩散到全身各处,但通过病理诊断和免疫组化等方式,可以明确原发灶和转移癌。目前,除了少数原发灶不明的转移癌外,临床上97%以上的癌症都可以明确诊断。

    当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后,说明已经进入癌症晚期,随着癌细胞对其他组织器官的不断侵犯,这时会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急剧消瘦、贫血、食欲减退等;如果已经转移到骨骼,可能出现骨痛;若转移到肝脏、脑部,可能出现黄疸、腹痛、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等症状。

    发现肿瘤后,如何预防和阻止癌细胞扩散呢?通过上面的解释,不难发现,切断“种子”来源,同时避免形成适合癌细胞生长的内部环境,是预防癌转移的关键。对于早期癌症患者,可以采取手术、放化疗等手段,迅速清除原发灶。对于晚期或严重期患者,免疫治疗和抗血管生成治疗,是临床上应用较多的方法。为了预防复发,首次治疗务必正确而彻底,定期复查,尽量避免对肿瘤挤压、挑刺等。尤长宣最后强调,无论是在癌症治疗过程中,还是单纯的防癌,都要注意提高自身免疫力,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自身抗癌能力。▲,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