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生命时报》 > 2018.09.04
编号:72771
让每位病人享受优质医疗
http://www.100md.com 2018年9月4日 生命时报 2018.09.04
     本报记者 龚金星 杨 柳

    长期以来,由于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大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门可罗雀”的现象十分普遍。为解决这一问题,河南省周口市中心医院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个符合市情的分级诊疗模式。

    基层医务人员和患者都受益

    周口市中心医院是该市唯一的一家三甲综合医院。8月23日,该院专家团第三次到鹿邑县人民医院技术“下沉”。“专家技术就是高,对我的病拿捏得真准。”鹿邑县城东关74岁的颜井发老人满面笑容,向记者介绍专家团成员范存林副主任医师为他诊病的过程。像范存林这样的义诊专家,医院里还有很多,每周一至周五都有两辆义诊中巴车驶向最基层。

    “公立医院医改,应该以让每个病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资源为目的。”周口市中心医院院长于彦章说。2017年4月以来,该院与当地12家县级医院建立起“医联体”,派出专家团队65次,出动各科专家426人次。通过医院搭台子、科室结对子、专家交朋友、集中培训、分散指导等多种方式,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有效提升乡(镇)村(社区)医生实用诊疗技术。目前已义诊患者5.4万人次,远程会诊28770人次,疑难病例会诊16960人次,示范手术1728台,对基层医务人员培训134场次,让4.3万名基层医务人员、10万余名患者和家属受益。
, http://www.100md.com
    该院各学科带头人还建立起医疗诊治微信群323个,入群的村医人数超过3万,为提高基层医生的技术水平开辟了迅速便捷的路径。医院派出相关专家每月对社区医生进行继续教育,培养社区全科医生,充实社区定点卫生室。专家通过加入社区中心签约团队,定期到社区坐诊或查房;社区随时可以通过远程会诊中心系统,请中心医院专家会诊,一些原来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重症都及时得到解决。

    在不断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过程中,该院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病理诊断、临床检验、心电会诊等区域诊疗中心,与基层医疗机构共享先进医疗设备及人力资源,实现了“资源共享,结果互认,同质管理”的医疗联合体。仅太昊路卫生服务中心及其所属两个社区卫生服务站,40所定点卫生室,就实现覆盖居民3.5万人。这种分级诊疗模式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认可,截至5月31日,该中心签约65岁以上老人4983人,0~6岁儿童4026人,高血压患者3202人,2型糖尿病患者1139人,严重精神病患者197人,实现了全区域重点人群全覆盖。

    分级诊疗带来三个变化
, 百拇医药
    于彦章院长对记者说:“分级诊疗落地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强基层’,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破解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建立形成‘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是市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分级诊疗制度在周口市实施以来,中心医院救治的患者构成出现较大变化。一是收治疑难危重病人增加,其中重症监护病人12791人次,同比增长18.3%;二是手术数量明显增加,同比增长36%,其中三、四类手术同比增长38.75%,占全年手术总数的59.84%;三是二级医院转来危重病人1032例,同比增长29.6%。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通过技术和医疗资源下沉,常见病在县级医院完全能够得到及时诊治。同时,随着基层医务人员业务技术和服务能力的提高,实现了家庭医生与患者零距离互动,使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 百拇医药(杨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