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576179
抢救室里的一只棉布鞋(医生手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22日 《生命时报》 2007.05.22
     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十几年,按理说记得的都该是成功的病例,可是我偏对患者的笑脸非常健忘,印象深刻的往往是那些失败的经历。

    如今,每当我值急诊班或授课时讲到口腔颌面部损伤时,就有一幅场景浮现心头,挥之不去,那是抢救室地上的一只棉布鞋。15年过去了,每当想起,心情异常复杂。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我当时还在作住院医师。一天晚上10点,院外飞速驶来一辆河北省某县医院的救护车。救护车将患者送进医院后就开走了,几个家属抬着患者来到了五官科手术室。此时的患者已处于半昏迷状态,蓬头垢面,额部布满皱纹,浸着汗珠,唤之睁眼无力,一副失血性休克的表现。这是一个上下颌骨粉碎性骨折的患者,口鼻腔渗着血,下面部2/3肿得很厉害,连脖子也肿了,嘴里还塞着县医院用来止血的纱布。

    由于情况紧急,我与耳鼻喉科医生赶紧将患者送到大急诊室。补液、配血、头颅CT检查,请脑外、胸外、普外等有关科室会诊,救治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病人因为上下颌骨粉碎性骨折,鼻腔透气障碍,已经连续4个多小时靠嘴来艰难呼吸。此时,由于病人口鼻腔不断渗血,经口鼻气管插管很困难,急需切开气管来保证病人呼吸畅通。气管切开术需要患者或家属知情并签字,我们认真地跟他们交代了病情,征求他们的意见。

    可是,患者的妻子坐在地上一直哭闹,嘴里不停地念叨:“别让他流血,输点液,他就能好,别切死他……”患者的兄弟则面面相觑,不知道是听不懂还是不愿意承担责任,也迟迟不肯签字。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患者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呼吸困难征象,时间就是生命啊,我们这些医生心急如焚。

    20多分钟后,家属才勉强口头答应做气管切开。这时候,由于病人喉颈部严重血肿,气管偏向一侧,再加上病人烦躁不安,给气管切开术造成了一定困难。很快,3分钟后,患者停止了呼吸,紧接着血压下降,心跳骤停,我们紧急给予心肺复苏、静脉给药升压,心跳恢复了。又过了几分钟,等我们找到气管软骨环时,患者再次呼吸、心跳停止,心电图呈一条直线,再进行心肺复苏,已无济于事。就这样,患者最终死于窒息,抢救室里哭声一片……

    午夜12点,送走了病人,疲惫的我回到抢救室,地面上躺着死者遗留下的一只棉布鞋。鞋子很旧,鞋帮已经与鞋底分离,半张着嘴,好像要诉说些什么。此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患者是活着来的,却死在了医院。

    我听说,这家人很穷,分家产时父母只给了他一个房基地,于是他开辆拖拉机拼命地拉活挣钱。那天上一个陡坡时上不去,就让后面的推土机“帮个忙”,结果车翻了,拖拉机的方向盘砸在了自己的脸上……最后,父母分给他的房基地成为了他出殡的灵棚。

    如今是法制社会,手术抢救时,患者及家属都有知情同意权,所以必须签字。可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受过良好教育,并且不同家庭成员对抢救措施的理解程度和责任心也迥异。因此我想,在紧急抢救中,医生能否有“先斩后奏”的权力?可是,再一想,万一抢救不过来怎么办,患者家属又该怎么想?这些头绪我实在理不清,非常困惑,谁能帮帮我!▲(作者为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口腔科医师), http://www.100md.com(王陈保)